来源:未知作者:皇冠体育_皇冠足球比分-在线*投注点击:
3月底,本应是枣树修剪枝叶的时节,山西省临县元条棱村的村民刘振富却一把斧头砍向了自己家的“命根子”。刘振富砍倒的这颗枣树是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,他今年已经70岁了,他们不能像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,只能依靠这7亩多枣树维持生计,但是由于连年春旱和秋季降雨,枣树已经两年颗粒无收了。
“靠天吃饭、十年九旱”是刘振富和乡亲们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,这里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地区,与陕西佳县、吴堡隔黄河相望,属于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。根据相关资料统计,多年平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4倍,年内极大值月份甚至超过降水量的6倍以上,由于气候干旱少雨,因此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沟壑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高坡。
临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地区,气候干旱少雨,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沟壑与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黄土高坡
复杂的地形地貌,使当地人虽然紧靠黄河却用不上黄河水,只能靠天吃饭,临县也成了老牌的国家级贫困县。然而在2010年,山西省水利厅开始了“西山提黄灌溉工程”的建设,拟提取行经的黄河水,利用高压泵向相邻的几座山脉引水灌溉,仅临县拟投资就高达4.7亿元,建33处提黄灌溉工程,建成后预计可浇灌土地29万亩,年增产值1亿多元。然而如今距“提黄灌溉”工程建成已经将近4年了,村民们却告诉记者一直无水可用,灌溉工程就是个摆设。
山西省临县元条棱村村民:引和不引一个样,引不引没关系。
村民:那个水上去,我们也用不上。
记者看见,农田内有不少像这样的圆形水泥围挡,其中包裹着出水阀门,正常情况下,打开阀门应该就可以给树木或庄稼浇水。但记者尝试打开刘振富家地里的灌溉阀门,的确一滴水也没有,干枯的阀门已经生锈了。
刘振富告诉记者,2011年,在“提黄灌溉”工程即将竣工之际,时任临县副县长在八堡乡召开大会,动员他们这些提黄灌溉工程覆盖区域内的农民整治田地,自行挖掘贮水坑,为枣林灌溉做好准备。可是贮水坑挖好了,村民们却没有盼来“救急的黄河水”。
刘振富:水塔修好了,没浇过。
但是记者也找到了一份2011年的视频资料,画面中蓝色的高压泵机高速地旋转着,压力表显示一切运行正常,蓄水池边多位管理人员正在进行现场监督,水源源不断地进入蓄水池,而在路边的沟渠里,清澈的河水喷涌而出,沿着沟渠顺势流下,随着阀门被打开,水流向了旁边的枣树林。这一幕景象和如今村民们反映的情况大相径庭。
但是村民们坚持声称,从没用上过“提黄灌溉”工程的水,记者看到的视频只是当初试水的时候,有人来拍照录像用的,大家走之后水也就随之消失了,他们自己也无数次摆弄过自家地里的阀门,可这么多年来,从来都没有水流出。
“提黄灌溉”工程耗费4.7个亿建成四年却从未投入使用
根据规划,山西省临县拟建设三处紧靠黄河的“提黄灌溉”工程,其中除了郭家洼以外,马家湾与高家湾两处提黄灌溉工程均以落成试水。以马家湾“提黄灌溉”工程为例,建设内容包括水源枢纽站、输水管路、蓄水池和田面工程四部分组成,可解决八堡乡的8个自然村1.2万亩的农田灌溉问题。
山西省临县水利局副局长贺奇:主要是枣树。从黄河滩面,这个泵站,这个水泵用黄河水提到最高的山头,整个山头,这个整个分布了十个蓄水池子,这个池子全部在山上的山头,就是海拔高度最高的地方,所以提到这以后,在使一部分的直管道,从这个池子里面引出来,引出来以后,沿着这个整个山,我们叫山体,整个山体往下送,直管周边,再设计一些毛管到这个地块,地块这边一些,有一些小的一些分水阀门,小阀门,老百姓在这个毛管子的分水口上接一块软管,就是塑料的软管,接上以后进行灌溉。
在临县水利局,记者了解到了“提黄灌溉”工程的灌溉原理,随后记者沿着山路行进时看到,一根直径约50公分的黑色输水管道绵延向上,枣林山坡上不时会出现一个个用水泥圈起的出水阀,但是大多数阀门几乎都被杂草覆盖了,有的已经锈迹斑斑,有的已经彻底损坏。记者寻找了几处水泥围挡内的出水口,都有不同程度的锈死现象。
然后,记者来到了位于山顶的高家湾引黄工程6号蓄水池,落成日期是2011年。走近井口可以看到,落差三四米的蓄水池中确实有水,记者用桶打了一些上来。
山西省马家湾提黄泵站管理人员:现在放都能放出去,但是压力小,流不到地里。
这位负责区域上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老百姓的确用过引上来的水,但是都不是从分水阀门流出去的,而是向刚才记者一样用桶打上来的。按照当初的设计原理,工程是利用高压泵机把水从低处的黄河输送到山顶的蓄水池,通过自流原理,打开位置低于蓄水池的分水阀门,农民们就可以接上软管实施农田浇灌了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水在蓄水池里下不去呢?这位工作人员告诉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,分水阀门没有水,是因为蓄水池的下水阀门没有打开。
随后,另一位工作人员下到井中准备把下水阀门打开,可前后试了好几次都没能成功。